北京華佳興科技有限公司
聯系人:莊政翰
Q Q:3004583926
手機:18620364370
郵箱:mark@ureach-inc.com
網址:www.irmov.com
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0號科群大廈603
在網絡犯罪高發的今天,如何具備快速獲取新知識、新技術的能力,以更好地適應不同案件偵查、調查的需要,是擺在很多辦案人員面前的問題。
怎么讀取數據?是直接在服務器上讀還是放在仿真機里讀?計算機運行起來會不會破壞原始的素材?即使是克隆了硬盤,但應該用什么方法讀?硬盤之間存在什么關系?
除此之外,法律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!
電子數據取證相比于傳統的,痕跡檢驗,文件檢驗等取證,具有證據不好固定且容易被篡改的特點。所以不太容易被法庭等相關單位部門采信。
連看個病也涉及電子數據取證?醫生每打一個字都會成為呈堂證供!
又是法律,又是技術的,電子數據取證是不是離我們很遠呢?
NONONO!它其實就是我們身邊!不信?還是先來回答幾個問題吧!
你去醫院看病時請醫生開過藥么?你平時發微博么?刷朋友圈么?
如果是,那你有可能就會同電子數據打交道。
我們現在經常發生的醫患糾紛,患者拿著電子病例給到說這上面有問題,我當時診斷的時候不是這個結果,醫生是誤診。但是對這張打印出來的紙張進行分析會很困難,我們必須要調取當時生成這個電子病例的系統。真的做分析的時候,要讓系統停止或者用虛擬的方式模擬出來一套,然后還要獲取所有日志信息,分析它的系統有沒有留后門。
我們都知道人都會犯錯的,有的時候醫生寫一些東西會寫錯,有一些電子病例就是留后門,他要去審核,比如實習生、醫生有審核,就是有修改的權限,修改到什么程度?是不是有一些防篡改的措施?這種工作量是非常大的,通常來說一個系統級別的分析,從時間上來說肯定以月計,從金錢上來說,從耗費的人力評估上面來說,不下 10 萬也是做不下來的。